如何鉴别宣德青花瓷器

2024-05-20 18:39

1. 如何鉴别宣德青花瓷器

宣德青花瓷器鉴别分两种:
一、热释光检测鉴定 
是指晶体在受辐射作用后积蓄的能量在加热过程中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的一种物理现象。这种现象是一次性的,也就是固体在受辐射作用后,只有第一次被加热时才会有光被释放出来。在以后的加热过程中,除非重新再接受辐射作用,否则将不会有发光现象。 
光释光等测年方法,是因放射性物质如U、Th等的辐射长期作用于有关介质如地质样品中的石英及长石等,使介质所接收到的辐射剂量不断积累,即受辐照的样品在还未达到饱和之前,总剂量是时间的函数,如果知道了年剂量,则样品年龄=样品接受到的总剂量/环境给予样品的年剂量。 
光释光(OSL)是用光来激发样品, 此时样品所获得的辐射剂量也会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再对对释放出来的光线加以测量, 便可了解地质样品的年龄情况。 
二、荧光光谱检测鉴定 
1、分析速度高。测定用时与测定精密度有关,但壹般都很短,2~5分钟就可以测完样品中的全部待测元素。 
2、与检测范围广X射线荧光光谱跟样品的化学结合状态无关,而且跟固体、粉末、液体及晶质、非晶质等物质的状态也基本上没有关系,气体密封在容器内也可分析。但是在高分辨率的精密测定中却可看到有波长变化等现象,特别是在超软X射线范围内,这种效应更为显著。 
3、非破坏分析。在测定中不会引起化学状态的改变,也不会出现试样飞散现象。同壹试样可反复多次测量,结果重现性好。 
4、属于物理分析行为X射线荧光分析是壹种物理分析方法,所以对在化学性质上属同壹族的元素也能进行分析。 
5、 分析精密度高。 
6、 制样简单,固体、粉末、液体样品等都可以进行分析。

如何鉴别宣德青花瓷器

2. 细谈“宣德青花五彩”鉴别

“宣德五彩”、“宣德青花五彩”、“宣德年青花堆垛五彩”, 宣德年这三种彩,是三个不同的概念,不能统统称为宣德年青花堆垛五彩。这三种彩色从工艺,纹饰,画工,全部不一样。
  
  以下对它们分类介绍: 
  
 一、西藏萨迦寺,所藏景德镇御窑厂烧制宣德年青花五彩两只碗。
  
 目前被国内专家公认为是宣德年生产的青花五彩瓷。我用宣德青花堆垛五彩实物多次与西藏所存宣德青花五彩碗图片对比,确定它们不是同一种工艺。 理由如下:西藏这两只青花五彩碗无堆垛,不复合宣德青花堆垛五彩,彩面是在无基釉下烧成的工艺特征。同时西藏两只碗,是用釉下青花画的龙纹,这在宣德青花堆垛五彩是没有出现过,宣德青花堆垛五彩所有龙纹都是用几种彩绘画成,所有的龙纹均有勾边线。(-+下面介绍宣德青花堆垛五彩在作以详细讲解)我认为西藏两只青花五彩碗,被定为宣德青花五彩是比较准确,但不是天启年间。(作者,谷应泰博物要览所记载,宣窑五彩,深厚堆垛器物)。
  
 二、台湾故宫博物院馆藏宣德青花鸳鸯荷花五彩盘,与景德镇出土宣德五彩残盘,应是同一品种,我认为这种用彩工艺,只能说有斗彩或填彩特征,总称青五彩,供参考.
  
 三、宣德青花堆垛五彩特征:
  
 ①矿料:宣德青花为南洋进口钴料,属高锰,低铁型矿料,该矿料己经在景德镇及上海硅酸盐所同时捡测出来并己确认,为苏渤泥青料。而西洋伊郎进口苏麻离青料,为高铁,低锰型矿料。在己烧好的青花瓷上,两种钴料呈色截然不同,所以说宣德青花堆垛五彩,使用的钴料是苏渤泥青料,不是苏麻离青料,这一条很重要。查,台湾故宫馆藏宣德青花五彩盘,与景德镇出土的宣德青花五彩残盘,所使用全是苏渤泥青钴料,烧出的青花呈色,幽菁,艳丽,泛紫,少晕散,青花下沉,有深兰色斑驳点深入胎骨。青花浓聚处有下凹结晶斑,釉面细腻,白釉面微闪点青,琢器外基本摸不到接痕。
  
 ②色彩:宣德青花堆垛五彩使用多种彩色,如;红,绿,黄,偶色,黑,青花,橙,酱色,等。红为枣皮红非常鲜艳,为历朝所无,黄色微闪红,紫色如莲偶煮熟后之色,绿色;有绿中泛白,绿中泛兰,绿中泛灰白,绿中闪黄如秋叶黄,橙色如桔皮黄等。
  
 ③堆垛: 绿彩,黑彩,紫彩,全部都使用堆垛工艺。这几种彩全部是在无基釉下烧制而成。这也是鉴别宣德青花堆垛五彩绝妙处.堆垛五彩面高出其它彩面,宣德青花堆垛五彩,受地下,水,土壤,酸,盐,碱,腐蚀,常出现剥釉,剥彩,彩面薄片脱落,腐蚀坑,地下水浸染变色,出土后受空气光学影响,光泽减淡,淋彩,脱釉,脱彩,彩面酥解,粉化,等现象。缠枝花叶,几乎全部采用小笔点彩堆垛工艺,彩瓷面经长年风化腐蚀,彩面不平整.这是宣德青花堆垛五彩通病。
  
 ④彩面纹饰:花,草,叶,全部都采用单线勾勒填色法,彩不出边线,勾勒线彩色比填彩色深。用青花勾边,内填彩形成斗彩风格,有的鸟头部用青花,背用降色,翅膀用青花勾线,羽毛用绿彩,鸟尾用青花画成。有的器物正面画翼龙图案,被面画飞龙,也有的画龙凤图案,有的用黑线勾边,红彩用红线勾边,黄彩用红线勾边,绿彩用黑线勾边,紫彩用黑线勾边,青花用青花线勾边等等.宣德青花堆垛五彩有多种纹饰,如,龙,凤,孔雀,人物,翼龙,应龙,花果有, 萄萄,荔枝,缠枝花,牡丹花,焦叶,松树,桃,菊花,三果,牵牛花,石榴花等等,各种器物全是满画工,瓷器有多种造型,如 ,梅并,直口大罐,盖合,蟋蟀罐,壮罐,执壶,玉壶春瓶,竹节把壶,菱花口大盘,碗,高足盘,双兽头罐,双耳象鼻尊,等等吧。龙纹用多种彩画成,有的龙头用青花,龙身用红,绿,黑,彩,绿龙; 须,毛,发,全部黑线描绘而成,龙身鳞纹,用黄,红,绿,黑,等色彩。总之一条成型龙是用多种彩绘成,绝没有西藏两只碗,只用单一青花绘画成的龙纹,这就是宣德青花堆垛五彩,与宣德青花五彩的区别。龙头的发型,多束从龙头后颈,圆弧形向龙上飘伸,前额发毛,向后与后龙发会合一起,直上扬成尖状。这种龙头发型在宣德青花瓷少见,另外每只翼龙飞龙咀后边都露牙齿。翼龙为龙头兽身,应龙两肋代翅,所有龙咀为猪形咀,少数龙咀上扬成槎板状.龙爪有力成风轮状,凤为鸡头,燕颔,蛇颈,龟背,凤不露瓜,尾后长羽二至五条,所有的花草,叶,瑞果,全用彩线勾勒.内平涂或堆垛,跟据实物查看只有红彩,黄彩,青花,采用平涂工艺,其它彩基本是点彩堆垛.我在部份网上查找过宣德青花堆垛五彩图片,看后我认为全部是青花五彩仿品,青花呈色,彩,画工,等,没有见到一件真品,更没有见到一件宣德青花堆垛五彩工艺器物。
  
 ⑤光泽:宣德青花堆垛五彩每一件真品,在光线侧视下,彩面边缘白釉面,都闪现七彩晕光, 所谓的蛤蜊光,青花釉面上也会见到七彩虹光,类似紫外线光泽,产生彩虹光釉彩面,可常见到一层白色诱明白膜,这是600多年产生的历史见证。这种七彩晕光是,化学,物理,光学反映产生的,当前景德镇匠人是无法仿制出来。七彩晕光,彩虹光,硬金属似彩虹光,蛤蜊光,它们在瓷器呈象不一样,在专题介绍过了。 更重要一条,宣德釉面几呼全部有桔皮纹,这也是鉴别真假宣德瓷重要依据。目前市场大量出现仿宣德青花五彩瓷但仿宣德青花堆垛五彩瓷,一件也没见到。观其仿品的风格是按真品纹饰造型仿制,说明民间个人手中,或生产仿品瓷单位,做坊,有真品存在,否者就不会仿出接近真品纹饰及画工,堆垛工艺,宣德青花堆垛五彩瓷故宫无传世品,书上也无图片可参考,即便是瓷器专家也得从零起步学习。但仿造技术在高明,那种堆垛工艺,画工,青花呈色,七彩晕光,六百多年瓷器沦桑感,无基釉工艺,是仿不出来的。所以建议藏友在真器没上手前,千万不要花大价收藏这类器物,真器物是可遇不可求的宝物。
  
 根据景德镇地表考古挖掘,没有发现窑址,这就有几种可能:
  
 一,是景德镇就没烧过这类宣德青花堆垛五彩瓷
  
 二,另外一种说法景德镇还没有找到该器窑址
  
 三,宣德青花堆垛五彩是其它省份窑口所烧
  
 四,是官方权贵拢断烧造专用瓷,数量极少,很少流通民间。例如向南宋官窑,内府呀,修内司等类似瓷器。
  
 以上我是通过实物编写出来的,因我文化有限,编写很粗造不成章理,但都是真话,因编写及看法有可能伤害了某些藏友手中器物,请藏友多多凉解。如有缘可来我处交流,很可能宣窑青花堆垛五彩精妙之处还没领会出来,在研究吧。总之一句话, 宣德青花堆垛五彩太美了,我用成化斗彩官窑瓷器,与宣德青花堆垛五彩瓷实物对比过,你一但把宣德真器上手看过后,你就会深深感觉到,成化斗彩跟宣德青花堆垛五彩没法比,一个是天上,一个是在地上,上海朱裕平先生篇著古瓷鉴定入门一书, (明宣德加彩部份写到, 看了西藏萨迦寺,两只宣德青花五彩碗后,谈器物制作工致精美,华贵与典雅,更胜成化斗彩一筹的感慨。 可以说宣德青花堆垛五彩从它的纹饰,画工,彩色,工艺,压倒一切彩瓷)。
  
 我这种说法一点都不是夸大,希望个位有缘巧遇真器,看后,就会明白我所说的不是虚言了。(2011年, 8月,八百里秦川 刘春林 )����X���

3. 宣德青花

明宣德青花瓷
  
  
 明代宣德(公元1426—1435年,明宣宗朱瞻基年号)年间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青花瓷器,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以其古朴,典雅的造型,晶莹艳丽的釉色,多姿多彩的纹饰而闻名于世,与其他各朝的青花瓷器相比,其烧制技术达到了最高峰,成为我国瓷器名品之一,其成就被称颂为“开一代未有之奇”。《景德镇陶录》评价宣德瓷器:“诸料悉精,青花最贵。”
  
 中文名
  
 明宣德青花瓷
  
 时间
  
 公元1426—1435年
  
 评价
  
 “开一代未有之奇”
  
 主要烧制窑
  
 景德镇御窑厂
  
 特点
  
 精雅古朴,浑然庄重,青花有渗青
  
 快速
  
 导航
  
 胎釉青料造型纹饰款识宣德年款仿宣德年款
  
 概述
  
 明朝宣德官窑青花它以其古朴,典雅的造型,晶莹艳丽的釉色,多姿多彩的纹饰而闻名于世,烧造数量上也是空前的,据《大明会典》记载,宣德八年(1433年),朝廷一次就下达了要景德镇烧造龙凤瓷器四十四万三千五百件的任务。其中青花占大多数,由此可见其烧造规模、数量之大。产品不仅供宫廷日常生活之需,而且也作为商品大量行销海外,以及对国外入贡者的答赠,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见证。
  
 故宫藏明宣德青花三果纹执壶
  
 民窑青花大都比较简洁概括,实力与质量上略逊于官窑,釉面欠滋润,画法奔放自如,用笔较草率,画面构图很讲究意境,充满了民间生活气息,活泼而有趣味。
  
 成书于清代的《南窑笔记》宣窑中讲宣德青花“宣窑一种,极其精雅古朴,用料有浓淡,墨势浑然而庄重,青花有渗青,铁皮锈者”。明王世性《广志绎》中载:“本朝,以宣(宣德)、成(成化)二窑为佳,宣窑以青花胜,成窑以五彩。”明张应文《清秘藏》论窑器中描述“我朝宣庙窑器,质料细厚,隐隐橘皮纹起,冰裂鳝血纹者,几与官、汝窑敌。即暗花者、红花者、青花者、皆发古未有,为一代绝品”。清乾隆年间朱琰《陶说》谈宣德窑“按此明宣窑极盛时也,选料、制样、画器、题款无一不精”。
  
 宣德官窑青花,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以致思想观念。作为宫廷用瓷和精美的艺术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这与当时制度的完备与技术的成熟有很大关系,作品一直被后人推崇,为青花工艺的典范。自明代成化朝开始到晚清民国均大量仿制宣德官窑青花,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以清宫旧藏的宣德青花为蓝本,去精心烧造,造型、尺寸、纹饰都具有宣德青花的韵味,如康熙朝仿宣德青花仕女纹碗、缠枝花纹钵缸,折枝花果纹花口碗,缠枝花纹鱼篓尊,海水异兽纹高足杯;雍正朝仿宣德青花竹石蕉叶纹玉壶春瓶、花果纹梅瓶、花卉纹书纹灯、团龙纹葵式洗、海水龙纹天球瓶、绶带耳葫芦瓶、牵牛花四方委角瓶;乾隆朝仿宣德青花锦纹盖罐、凤穿花纹罐、松竹梅人物纹盘、把莲盘、花果纹执壶等。[4]
  
 故宫藏明宣德青花缠枝莲纹瓶
  
 胎釉
  
 宣德青花胎体比永乐朝厚重,胎质精密细腻、洁白坚硬。梅瓶、大盘、大罐多是无釉白色细砂底,用手抚摸十分光滑,足边有火石红斑点。中小件器物是釉底。
  
 故宫藏明宣德青花海水白龙纹扁壶
  
 釉面肥厚滋润,光泽柔和不刺眼,多白中泛青,俗称“亮青釉”。釉面不太平整,像橘子皮,俗称“橘皮釉”,极少数有开片。若在高倍放大镜下观察,釉面充满了大大小小的气泡,甚至小气泡擦大气泡。宣德朝无论什么品种的瓷器,几乎都是这种釉面。
  
 民窑器胎体使用瓷石加高岭土制成,白净,瓷化程度好,与永乐民窑器相比胎体减薄。有色多为淡卵青色,釉质肥润光亮,釉面有气泡和橘皮棕眼。
  
 青料
  
 青花用料有进口、国产两种,以进口苏麻离青料描绘为主。明万历年间王世懋《窥天外乘》一书记载:“我朝则专设于浮梁县之景德镇,永乐宣德间内府烧造,迄今为贵,其时以腙眼甜白为常,以苏麻离青为饰”。清代蓝浦《景德镇陶录》也曾提到。绘制纹饰时既有单独使用,也有混合使用,往往是根据纹饰的不同而决定使用那种钴料描绘那个部位的纹饰。在绘制时常使用国产料淡描勾线,进口料渲染。
  
 故宫藏明宣德青花海水蕉叶纹尊
  
 苏麻离青这种进口青料,含铁量特别高,含锰量低,故称“高铁低锰”料。苏麻离青发色深沉浓艳,在炉火气氛好的情况下能烧出宝石般的色泽;含铁量高容易使发色呈现深蓝色,色料凝聚厚处会形成黑褐色的结晶斑点,在一定光线下有锡光色,而且呈三角形结晶,用手抚摸釉面凹凸不平。如果此处釉层薄会出现干涩、无光的现象;国产钴料呈现一种色泽蓝中带灰,没有黑褐色铁锈结晶斑点;另一种发色清淡,有晕散现象,色泽幽雅;在进口和国产两种色料混合使用时,发色明快,呈色浓重与淡雅相间,具备两种钴料的特点。
  
 造型
  
 宣德青花造型丰富,形体多种多样,十分富于变化。从几厘米的鸟食罐到几十厘米的大罐、大缸应有尽有。
  
 故宫藏明宣德青花海水龙纹钵
  
 瓶有梅瓶、玉壶春瓶、胆瓶、贯耳瓶、四方倭角瓶、折方瓶、天球瓶、宝月瓶、扁腹绶带葫芦瓶等。
  
 壶有执壶、葫芦口执壶、玉壶春执壶、方流执壶、军持、扁壶、背壶、梨形壶、僧帽壶等。
  
 罐有壮罐、蟋蟀罐、盖罐、直口罐、出戟盖罐、鸟食罐、荷叶盖罐等。
  
 碗有撇口碗、花口碗、墩式碗、菊瓣形碗、鸡心碗、合碗、卧足碗、高足碗、十棱高足碗等。
  
 盘有敞口盘、撇口盘、折沿盘、菱花口盘等。
  
 宣德青花缠枝花卉对碗
  
 盆有海棠式花口盆、八棱花盆、四方花盆、水仙盆,折沿盆等。
  
 洗有花口洗、卧足洗、菱花式洗等。
  
 另外还有砚滴、笔管、油灯、八角烛台、香薰、渣斗、水盂、盏托、花浇、盘座、高足杯、钵、盒、豆、匜、爵、石榴尊、长方炉、三足筒炉、鱼缸等。
  
 梅瓶,小口微撇,肩部丰满,瓶体肥胖与元代比颈部粗而短。盘类最具代表性,有敞口、敛口和折沿口,折沿口中又分圆形口和菱花式的,一种造型有多种尺寸,小的十几厘米,大的近八十厘米。以把莲盘传世最多,无论大小极少见塌底现象,胎体都比较厚,足墙不是很高,墙内敛,里墙外斜,无法用手抓起,为无釉细砂底,清仿有釉底和砂底两种,釉底多写本朝年款。宣德青花有的小梅瓶、小罐及尊、渣斗呈台阶底,除此之外,当时受外来文化的影响,许多造型摹仿西亚地区的金银器、玻璃器和陶器的特点,如天球瓶,瓶颈短粗,上阔下敛,花浇、鱼篓尊、盘座、折沿盆、八方烛台等。整体风格是雄伟浑厚,庄重古朴,大件器皿增多,相对于盘、碗、碟类器物来说制作难度要大得多,胎体均为上下分段制作,然后粘接而成,胎体厚,制作非常规整,比例协调,没有变形现象,说明成型技术和烧成技术都十分成熟,大盘底足浅,足下部内敛。小件器物精致细巧,厚薄适度,具有典雅、秀美的艺术风采。
  
 青花缠枝花卉纹梅瓶
  
 纹饰
  
 宣德青花瓷以纹饰取胜,纹饰画得十分规矩,从不出边线。画笔分实笔和勾勒渲染两种,实笔多为细线条,勾勒渲染多为粗线条和纹饰,线条流畅,纹路清晰,有一气呵成感。纹饰粗犷、随意点绘没有轮廓,俗称“一笔点画”。
  
 故宫藏明宣德青花蓝查体梵文出戟法轮盖罐
  
 纹饰取材范围比较广阔,花鸟鱼虫,人物山水无所不有。纹样绘画上,采用小笔渲染填色,由于笔小蘸料有限,需不断重新蘸料绘画,这样就使得纹饰留下许多深浅浓淡的笔触痕。其构图都达到概括、夸张和取舍,增强了装饰性。另外宣德青花在装饰上还与模印、刻划等方法结合使用。综观宣德青花纹饰是取材范围广泛,构图有新意,装饰手法丰富,绘画讲究恢宏壮阔,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主要纹样是缠枝和折枝花卉,有缠枝牡丹、缠枝莲花、缠枝菊花、缠枝灵芝、缠枝牵牛花、松竹悔、宝相花、栀子、灵芝、百合花、束莲、山茶、枇杷、萱草、莲荷水藻、竹石芭蕉。最常见的是以茶花、菊花、牡丹、莲花组合描绘在一起。而且往往是几种花卉交错重复使用。缠枝莲花在宣德青花瓷中也较为多见,多为双边莲瓣。描绘得非常流畅,线条粗犷,自由活泼,画法布局根据器型讲究变化,既灵活多变又有较强的规律性,显示了当时装饰艺术的高超及绘画功力的娴熟。
  
 瓜果纹有石榴、柿子、荔枝、葡萄、碧桃等。
  
 故宫藏明宣德青花牵牛花纹四方委角瓶
  
 龙纹有云龙、团龙、夔龙、螭龙、海水龙、赶珠龙、飞翼龙、龙穿花、莲池龙、龙纹牡丹等。
  
 宣德龙纹描绘在整个明代最富有生气,龙首威武昂扬,龙嘴翘如猪,头发长而向上飘起,有双角,龙身舒展修长,矫健勇猛,多见三爪,体现宫廷龙纹的威慑感。龙除了与朵云和海水组成图案外,当时也常和凤结合在一起。香草龙常口衔灵芝,尾做卷为草状。
  
 凤纹有团凤、云凤、双凤、穿花凤、龙凤等。
  
 其他动物纹还有鱼藻纹、麻鹊纹、飞象纹、麟麟纹、海兽波涛纹、狮球纹、枇杷绶带鸟纹等。
  
 人物纹由于受苏麻离青原料易晕散的限制,烧造的不是很多。主要有仕女、吹箫引凤、仙人乘凤、婴戏图、琴棋书画、歌舞人等。仕女常常和庭园楼阁组合描画在一起,格调清幽,如仕女游园、赏月、拜月等。
  
 海水纹在宣德青花中大量出现,也最为擅长,除了少量用作主题纹饰外,多是用作辅助纹饰,采用写实手法描绘,海水起伏翻腾,汹涌澎湃,气势壮阔。
  
 另外庭园小景、山石栏杆、莲托八宝(明代的八宝顺序为:轮、螺、伞、盖、花、鱼、瓶、肠)、阿拉伯文字、梵文、藏文也经常出现于青花瓷器上。
  
 辅助纹饰比较常见的有正反相连的回纹、正反山字、弦纹、十字杵、法轮、缠枝花卉、仰莲、蕉叶、忍冬、龟背锦、垂云、点珠纹、朵花、卷草、蕉叶、忍冬、璎珞、仰覆莲瓣、如意云头纹等。
  
 款识
  
 宣德青花款识曾有满器身的说法,瓷盘无一例外全部有款,其他根据器物造型的不同在口沿、耳、颈、碗心、足底、流、腹部均有书写。早期为四字篆款,其他多写楷书。有六字款和四字款。六字款有“大明宣德年制”双圈双行楷书款、六字横款、六字竖款。四字款有双行双圈楷书款、四字横款、四字竖款、四字篆书款。主要是以器物足内中心的青花双圈六字双行楷书款“大明宣德年制”居多,个别用“造”,“宣德年制”四字款较少。民窑器大多书“福”、“寿”及梵文。
  
 故宫藏明宣德青花折枝茶花纹如意耳扁壶
  
 青花双圈六字双行款书于瓶、罐、碗、洗、壶、盘等器物底部。六字横款多书于缸、盂、鸟食罐、弦纹炉、撇口盘、高足碗等器物上。六字竖款一般书于香炉、碗心里部及壶流柄上。四字款一般书于碗、高足杯的底部和梅瓶的肩部。高足碗的款识一般是在碗心,多为双圈六字。盘为釉底的常底心书款,盘为砂底的落款于肩部、侧面或折沿下。[13]
  
 宣德青花款识字体结构布局都很规矩,字与字之间距离、笔划粗细适中,模仿晋唐小楷的笔法,颇有颜体书法之韵味。笔法遒劲有力,书写工整、结构端庄、字体清晰,浑厚而古朴。古陶瓷鉴定家孙瀛洲先生总结宣德款识,作有歌诀“宣德年款遍器身,楷刻印篆暗阳阴,横坚花四双单园,晋唐小楷最出群”。楷书款“大”字多撇短,捺长。“德”字“心”上无一横,这是沿用汉碑中的古体写法。“德”左右两部分靠得很紧,看似不太协调。“制”字中“衣”的横边不超过“刀”,“衣”字第四划的勾与第五划的撇不相连。篆书款书写极少,双圈往往有深浅,六字有的大小不一,字体清晰、圆润,起落笔处呈尖状,“德”字“心”上有一横,“宣”字左边一点多不过横,右边一勾下垂,“制”字下部的“衣”字一横较短。[14][15][16]
  
 宣德年款
  
 宣德款的常见笔迹特征:字体写法不一,风格多变
  
 宣德官窑楷书年款中,有一种风格尤其突出,其笔法工整、清秀、刚劲,自然大方,以前人们多认为这是仿晋唐小楷的笔法,后有人提出宣德官窑年款的蓝本,出自当时功力深厚的大书法家沈度之手。沈度以长于“台阁体”书法而深受明成祖朱棣的赏识,名重一时。“台阁体”结构以方正为主,笔道粗细一致,各部停匀,属于楷体,适合皇家的欣赏口味和审美标准。书写一笔不苟,法度谨严,点画巧妙,转折分明,提按清楚,运笔便捷利落而沉实;线条轻重,粗细有变化,其收笔、落笔、撇捺、转折勾挑处,既有法度,又不刻意做作,字中牵丝搭笔,显得十分自然。可以肯定的是,当时景德镇御窑厂临摹当时官方常用“台阁体”书写宣德款绝非一人。因此造成宣德官窑瓷器上年款字体的写法不一。
  
 以“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为例,常见“大”字的撇画,下分割第一笔横划,有右边长的,也有左边长的,也有左、右相等的,且这一横还有长短之分的。但,由横划左侧三分之一处分割为常见,并且上方出头适中,过长者为清代仿笔特征。
  
 “明”字的日部常低与月部,日与月的最下一横笔,其左右高低、倚斜之势基本保持一致,在一个基准线,而月部却绝无长勾现象。
  
 “宣”字第一笔向右点,往往与第三笔横勾连接。第三笔横勾左高右低,带动整体横划有倚斜之势。
  
 篆书“德”字心上有一横,而楷书“德”字心上无一横。“德”字双人旁与左边有支离不合之貌,“德”字“心”中三点在一个基本平直面上,最后一点无拖拉。
  
 “年”字虽然有五种不同的写法,但第四笔用向右平斜点代替短竖,少有右短竖为常见特征。本朝款不见第四笔左斜是宣德款的重要特征。第五笔左高右低,倚斜之势能收得住,笔不下塌。最后一笔直画下端常见顿笔收尾色浓,极少见尖锐之锋。
  
 “制”字下“衣”一点或有或无,有“衣”款将点和第三笔的撇一笔连成。“衣”字提笔和撇笔书写无连接,“衣”字提笔与捺笔分笔书写常不在一个对应线上。[17]

宣德青花

4. 宣德青花辩假识真,这六个细节特征描述直接要害(图文并茂)

朱瞻基年号,青花瓷在烧造技术上达到了高峰,以其古朴,典雅的造型,晶莹艳丽的釉色,多姿多彩的纹饰而闻名于世,其成就被称颂为“开一代未有之奇”。《景德镇陶录》评价宣德瓷器:“诸料悉精,青花最贵。” 以至于陶瓷界有“青花首推宣德”的说法。宣德官窑青花烧造数量上是空前的,据《大明会典》记载,宣德八年(1433年),朝廷一次就下达了要景德镇烧造龙凤瓷器四十四万三千五百件的任务。其中青花占大多数,由此可见其烧造规模、数量之大。产品不仅供宫廷日常生活之需,而且也作为商品大量行销海外,以及对国外入贡者的答赠,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见证。
  
 宣德青花瓷造型秀美,器型多样,主要以日常生活用具为主,如碗、盘、罐等,其中青花高足碗造型优美、极雅致华贵。笔者这边收集了广大藏友的征求,现在关于宣德青花的鉴定方面没有一个具体的方案和方法,笔者今天就来讲讲,我心中的宣德青花瓷的和重要特点。从传世品看,个人认为看透一件是否青花是否为宣德青花,可以从六个方面入手:
  
  一、 青花料特点 
  
 成书于清代的《南窑笔记》宣窑中讲宣德青花“宣窑一种,极其精雅古朴,用料有浓淡,墨势浑然而庄重,青花有渗青,铁皮锈者”。
                                          
 在不用闪光灯和用闪光灯条件下的对比效果
                                          
 宣德青花瓷盘用元代剩下的进口料或郑和下西洋带回来的“苏泥麻青”料,苏麻离青这种进口青料,含铁量特别高,含锰量低,故称“高铁低锰”料。其特点是色泽浓艳,凝重;在炉火气氛好的情况下能烧出宝石般的色泽;含铁量高容易使发色呈现深蓝色,色料凝聚厚处会形成黑褐色的结晶斑点,在一定光线下有锡光色,而且呈三角形结晶,下凹深入胎骨;用手抚摸釉面凹凸不平。如果此处釉层薄会出现干涩、无光的现象。另一类,发色稍淡,雅致,且无“铁锈疤”,可能是较优质的国产和进口料的混和料,但此类较少;清代蓝浦《景德镇陶录》也曾提到:绘制纹饰时既有单独使用,也有混合使用,往往是根据纹饰的不同而决定使用那种钴料描绘那个部位的纹饰。在绘制时常使用国产料淡描勾线,进口料渲染。
                                          
 图中苏料不论设色深浅,均能展现蓝宝石般地质感发色特征,并透射出淡淡的紫罗兰色调(此两特征最宜在太阳光或日光灯下察辨)。由于其自身的晕染性,往往呈现笔未到处亦有毛茸茸豆沙状的染色,线条间易串色,边缘不清晰,呈互渍浸状,且在线条及浓点等处多见不规则的颗粒放射结晶点(此现象在元、永乐发色纯正的青花瓷中亦常见)。在胎釉中,由下向上呈蓝墨溶散般地汩汩沉涌涤荡状,色料浓重处有不同程度地凹入胎骨的锡痕褐斑现象。故其随笔触呈自然的深浅参差状渗透,仿若笔墨施于宣纸的效果(此系苏料中的铁分子在高温下与钒钛等其他微量元素理化后的痕迹)。
  
 多数仿品的浓青发色蓝中泛灰,浓艳处有明显深褐色斑,疵斑处呈硬黑漆状,与真品苏料常有的浓淡处发色均蓝中略泛紫及烟灶灰状褐斑不同。部分高仿品为掩饰浓青发色泛灰且边缘不互浸染的缺陷,往往以侧锋运笔蘸浓淡青料补色(线条间较明显),其越轨的浸染笔触痕与苏料自然的参差互浸染状效果有异。
  
  二、釉面特点 
  
 明张应文《清秘藏》论窑器中描述“我朝宣庙窑器,质料细厚,隐隐橘皮纹起,冰裂鳝血纹者,几与官、汝窑敌。即暗花者、红花者、青花者、皆发古未有,为一代绝品”。
                                          
 宣德青花瓷釉汁均净,地釉泛青,俗称“亮青釉”。釉面肥厚滋润,光泽柔和不刺眼,釉面不太平整,像橘子皮,俗称“橘皮釉”,极少数有开片。其实橘皮釉是因釉面里的气泡所致。若在高倍放大镜下观察,釉面充满了大大小小的气泡,甚至小气泡擦大气泡,灿若星辰。
  
 多数仿品的整体釉色亮中偏灰或发石灰白或泛红,部分高仿品为去除釉面的贼光以达到白中泛青的效果,而在釉中加锌等元素,然此类仿品釉色多是白中泛绿而非闪青。与真品脂润剔透的青莹玉质感不同。
  
  三、器形特点 
  
 在造型上,宣德青花高足碗,主要为生活用具,造型隽永,看上去圆浑柔和,手感较永乐稍重,侈口窄唇,弧壁,高足柄内施釉,碗壁莹润剔透,柄足肥短敦厚,近底处微外撇,圈足露胎处胎质细腻,以手抚摸似婴儿肌肤。
                                          
 真品碗体与足的比例约为6.5:4.5。稳重大方之余,略有头重脚轻之嫌,似站不稳的感觉,所以部分宫中旧藏有石膏填底加重的习惯。碗口较元代增大,自碗心至口缘逐渐趋薄,故焙烧时,上部分碗体边缘极易微有翘偏变形。后朝仿品已能完全避免该工艺上的瑕疵。而现代仿品多口缘钝拙,碗底部有生厚胎硬之感。且碗胫至口缘处略呈突兀斜坡状,与真品优美的腹部弧圆相比,美感不足。另外真品在足跟处微微外凸,仿品囿于无麻仓土的限制,加之淘胎工艺不同,故其柄自上而下加厚渐大,足跟不是没有外撇就是过于撇足。有别于真品胎体的薄韧度及相若有秩的气韵。
  
 此类高足碗的足底内可见少许裂釉痕及隐约弦纹,有些底心微有脐状痕。柄内釉色青中泛黄,这也是其区别于宣德其他常见青花高足碗柄足的一大特征,仿者多粘接完好无缝,且胎釉平整光滑,柄内釉偏青。偶见与图类相似的高仿品,但此环节拉坯的微弦痕及施釉衔接仍有细微差异。
  
  四、胎质特点 
  
 宣德青花胎质精密细腻、洁白坚硬。梅瓶、大盘、大罐多是无釉白色细砂底,用手抚摸十分光滑,足边有火石红斑点。中小件器物是釉底。
  
 高足碗以淘洗极为精细的麻仓土作胎,且修胎时综合考虑坯体的自身重量,及迎光时碗壁几近于永乐甜白的薄、莹、透的效果。故此类高足碗与宣德其他相似型制的普通青花高足碗相比,重量轻1/5左右。而大小相若的此类仿品与之相比多手感过重。部分仿品为接近真品重量,故意将整个胎体修薄,以致近乎于蛋壳瓷,这与真品随不同部位的弧线而厚薄适宜的胎体异于霄壤。
                                          
  五、纹饰特点 
  
 在纹饰上,宣德青花瓷以纹饰取胜,纹饰画得十分规矩,从不出边线。画笔分实笔和勾勒渲染两种,实笔多为细线条,勾勒渲染多为粗线条和纹饰,线条流畅,纹路清晰,有一气呵成感,纹饰画得十分规矩,从不出边线,主要纹样是缠枝和折枝花卉。如莲花、牡丹、山茶、枇杷、灵芝;香草龙常口衔灵芝,尾做卷为草状;如有藏品需要参拍可咨询孔生:一三零,四九八八,四八八三。龙纹有云龙、团龙、夔龙、螭龙、海水龙、赶珠龙、飞翼龙、龙穿花、莲池龙、龙纹牡丹等。海水习翼龙,龙纹见五爪、四爪,但传世品中不见四爪龙纹盘,多见三爪龙,还经常出现一只拖着长翎的绶鸟正在啄食枇杷的图案,意境幽深另外宣德青花瓷盘将绘画艺术成功地运用于瓷盘之上,以写意为主,图案画的很满,纹饰繁密,纹样工整,线条往往会出现浓淡不一的笔触,有自然的晕散现象;龙嘴翘如猪嘴,须上翻,身变粗;宣德青花盘中心画犀牛望月或一条鱼;莲花多为双边莲瓣。
  
 宣德龙纹描绘在整个明代最富有生气,龙首威武昂扬,龙嘴翘如猪,头发长而向上飘起,有双角,龙身舒展修长,矫健勇猛,体现宫廷龙纹的威慑感。龙除了与朵云、海水和缠枝莲组成图案外,当时也常和凤结合在一起。
  
 以龙纹为主饰的高足碗而言,偶见内壁暗刻龙纹者。外壁则均为二龙、五龙、九龙三类纹饰组合。二龙纹饰均以前后一追逐一回首嬉戏的二游龙为主饰,纹饰中无论前面回首戏玩的雌龙,还是后面奋力猛追的雄龙,均为张口龙,故与常见的闭嘴龙相比,大有气吞山河之势。
  
  (1)龙脊背上以较深的青料,随脖脊尾的弓耸弯转以重笔勾绘出尽态极妍的倒勾三角状龙鳍(部分大型永宣器物的龙鳍内加添内勾的小三角,此也是永宣龙鳍比元龙鳍更臻成熟的一种画法),使龙背灿若披锦。 
  
  (2)龙鳞的画法也一改元代高足碗、玉壶春瓶等中小型器物上常见的不分阴阳区域的斜网格状龙鳞画法故辙,采用随龙体阳背阴腹的拧转而勾填的折扇形及小菱形鳞片,与元龙鳞相比,永宣龙鳞的刻画更符合龙体骨骼肌理的形象化和逼真度,使祥龙肌圆肤润、片甲粼粼、神采奕奕。 
  
  (3)在设色上,为表现龙体阴淡阳浓的的鳞区及龙肚鳞甲的置排效果,将雕鳞琢甲之形置于色的深浅皴染之中,而龙肚则用浓竹节间隔留白取代常见的盘珠状间隔留白的设色手法,恰如其分地反映了龙体动态变化时不同部位受光面的透视效果。使鸿节鳞艳的蛟龙纤尘不染,闪烁生辉。 
  
 一般仿品的龙纹拧转或拙笨生硬或形转塌糊,诸龙相互间的比例大小把握不准,相互照应性差,有生拉硬拽贴上去的感觉。线条或短或粗,僵硬易交叠,粘连不清,且始收笔处粗细一致,无真品中锋运笔的泼辣遒劲之威。在龙体的鬃翅、鬓须、肘毛、甲爪等不易察觉的部位,却偶有收笔不住的截穿线。
  
  六、款识特点 
  
 宣德青花款识曾有满器身的说法,在落款上,根据器物造型的不同在口沿、耳、颈、碗心、足底、流、腹部均有书写。宣德青花出土器物中早期为四字篆款,晚期全部有帝王年号款,为“大明宣德年制”,款分无边框六字一行楷书款和有边框六字一行楷书款两种,款以“制”字为多,个别用“造”;“德”字中“四”与“心”紧靠,中间无一横;“制”字中“衣”的横边不超过“刀”,“衣”字第四划的勾与第五划的撇不相连。鉴定时应注意分辩。宣德款识结构布局都很规矩,字与字之间距离、笔划粗细适中,模仿晋唐小楷的笔法,颇有颜体书法之韵味。笔法遒劲有力,书写工整、结构端庄、字体清晰,浑厚而古朴。古陶瓷鉴定家孙瀛洲先生总结宣德款识,作有歌诀“宣德年款遍器身,楷刻印篆暗阳阴,横坚花四双单园,晋唐小楷最出群”。

5. 明宣德青花瓷器的用料以及纹饰的特征

青花瓷早产生于唐代,在元代,景德镇烧制青花瓷的技术日趋成熟,到明代宣德时期,青花瓷在烧造技术上达到了高峰,以至于陶瓷界有“青花首推宣德”的说法。宣德青花瓷造型秀美,器型多样,主要以日常生活用具为主,如碗、盘、罐等。
  
 宣德时期,有“诸料悉备,青花为贵”之说。史载,宣德时青花多用郑和从西洋带回的“苏泥勃青”钴料,呈色深艳明亮,如蓝宝石一般,线条间往往有晕散现象,有如水墨画的墨晕,加上错落有致的黑色斑点,使画面产生了非同凡响的艺术效果。
  
 经过了明永乐时期的创新和发展,宣德朝成为明代青花瓷器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宣德时期政局也比较稳定,经济发展较快,天下较为富足,为制瓷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加上宣德帝本身喜爱艺术,擅长书画,在他的倡导下,艺术风气盛行,对青花瓷的创作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宣德官窑靑花的制作工艺成熟,纹饰内容广泛,花卉纹、动物纹、人物纹和几何纹都能见到,尤以缠枝莲和宝相花为多。具特征性的纹饰有:龙纹张嘴伸舌,上颚高突,肥身,有竖发、披发及前披发几种,五爪龙的爪趾前后连接成一圆圈;回纹笔画通体相连,不见明初两个一组的画法;燕叶中茎以较粗的双线勾成,不到叶尖相聚成三角形;莲瓣边框不填色而瓣心满色;配以庭院设色的 仕女图等。
  
 宣德民窑青花有粗细两种,绘画笔法多样,纹饰疏朗简约。初见口沿梵文一周作饰。碗心隶书和草书“福”字,或螺旋形花心、梅枝、轮叶莲、缠枝莲等。外壁纹饰有缠枝莲托八宝、螺旋形的结构带绣球、螺旋形海水云气纹等。花心排列如菠萝鳞片、花叶肥短的缠枝莲等。民窑青花大都比较简洁概括,实力与质量上略逊于官窑,釉面欠滋润,画法奔放自如,用笔较草率,画面构图很讲究意境,充满了民间生活气息,活泼而有趣味。民窑器胎体使用瓷石加高岭土制成,白净,瓷化程度好,与永乐民窑器相比胎体减薄。有色多为淡卵青色,釉质肥润光亮,釉面有气泡和橘皮棕眼。
  
 宣德青花胎体比永乐朝厚重,胎质精密细腻、洁白坚硬。梅瓶、大盘、大罐多是无釉白色细砂底,用手抚摸十分光滑,足边有 火石红 斑点。中小件器物是釉底。釉面肥厚滋润,光泽柔和不刺眼,多白中泛青,俗称“亮青釉”。釉面不太平整,像橘子皮,俗称“橘皮釉”,极少数有开片。若在高倍放大镜下观察,釉面充满了大大小小的气泡,甚至小气泡擦大气泡。宣德朝无论什么品种的瓷器,几乎都是这种釉面。
  
 青花用料有进口、国产两种,以进口 苏麻离青 料描绘为主。明万历年间王世懋《 窥天外乘 》一书记载:“我朝则专设于浮梁县之景德镇,永乐宣德间内府烧造,迄今为贵,其时以腙眼甜白为常,以苏麻离青为饰”。清代蓝浦《 景德镇陶录 》也曾提到。一线拍行藏品征集,壹叁壹陆柒柒贰,柒柒陆捌王女士。绘制纹饰时既有单独使用,也有混合使用,往往是根据纹饰的不同而决定使用那种钴料描绘那个部位的纹饰。在绘制时常使用国产料淡描勾线,进口料渲染。
  
 苏麻离青这种进口青料,含铁量特别高,含锰量低,故称“高铁低锰”料。苏麻离青发色深沉浓艳,在炉火气氛好的情况下能烧出宝石般的色泽;含铁量高容易使发色呈现深蓝色,色料凝聚厚处会形成黑褐色的结晶斑点,在一定光线下有锡光色,而且呈三角形结晶,用手抚摸釉面凹凸不平。如果此处釉层薄会出现干涩、无光的现象;国产钴料呈现一种色泽蓝中带灰,没有黑褐色 铁锈 结晶斑点;另一种发色清淡,有晕散现象,色泽幽雅;在进口和国产两种色料混合使用时,发色明快,呈色浓重与淡雅相间,具备两种钴料的特点。
                                          
 明宣德 青花海水白龙纹扁瓶
  
 此瓶圆口,口边微外侈,长颈自上而下渐阔,扁圆式腹,椭圆形浅圈足。通体青花为饰,瓶口及颈部绘卷草纹和缠枝莲纹各一周。腹部为青花留白海水龙纹,一条矫健威猛的白龙在苍茫无际的大海中遨游,白龙回首曲体,须发飘扬,四肢伸张,呼之欲出。青白相间的波涛上下翻滚,汹涌澎湃,又见点点黑斑,大有铺天盖地、水珠激溅、迎面而来之感。尤其是以青花点白龙双睛,愈显神采。
                                          
 明 宣德 青花缠枝莲托八吉祥合盌
  
 宣德合盌胎细色净,发色浓湛,釉润如脂。盌深壁,微折腰,凸饰弦纹成双,口沿外侈。青花挥毫,发色靛蓝,弦纹上方妙绘缠枝瑞莲,鲜妍盛绽,上托佛教法物八吉祥,细画法轮、法螺、宝幢、宝伞、莲花、双鱼、宝瓶、盘长,缀以飘带,并饰延枝卷叶相衬,弘显佛智圆满。弦纹下折腰处另添连枝花卉,简约典雅。圆盖穹顶,青花满绘,中心芙蕖,花蕊微凸,环饰莲托八吉祥,与盌上所画,两两相对。盖内、盌心各书青花六字楷款对铭,仅后者画双圈。澄观法物,八识涵蕴,佛学会心,恩泽广施。如此宣德重器,来源有绪,传世罕见,寥若晨星。
                                          
 明宣德 青花缠枝花纹天球瓶
  
 永宣青花集古今之菁华,融中外之风格,素来为青花瓷中的典范,其色泽浓艳,式样精妙,珍品迭出,实为青花瓷发展的顶峰,后世倍加推崇,多加仿制,影响深远。此件青花缠枝花纹天球瓶,即为宣德朝青花作品中的经典之作。此瓶造型圆硕而挺拔,微撇口,长颈,鼓腹,圈足。通体以青花绘饰,腹部满绘缠枝花卉纹,枝叶缠绕,疏密有致,娇嫩的花朵分布其间,格外醒目。肩颈部绘变体莲瓣纹。整器胎骨白腻,青花发色纯正,绘工娴熟,线条流畅,具有极佳的视觉效果。
  
 宣德青花瓷以纹饰取胜,纹饰画得十分规矩,从不出边线。画笔分实笔和勾勒渲染两种,实笔多为细线条,勾勒渲染多为 粗线条 和纹饰,线条流畅,纹路清晰,有一气呵成感。纹饰粗犷、随意点绘没有轮廓,俗称“一笔点画”。
  
 纹饰取材范围比较广阔,花鸟鱼虫,人物山水无所不有。纹样绘画上,采用小笔渲染填色,由于笔小蘸料有限,需不断重新蘸料绘画,这样就使得纹饰留下许多深浅浓淡的笔触痕。其构图都达到概括、夸张和取舍,增强了装饰性。另外宣德青花在装饰上还与模印、刻划等方法结合使用。综观宣德青花纹饰是取材范围广泛,构图有新意,装饰手法丰富,绘画讲究恢宏壮阔,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主要纹样是缠枝和折枝花卉,有缠枝牡丹、缠枝莲花、缠枝菊花、缠枝灵芝、缠枝牵牛花、松竹悔、宝相花、栀子、灵芝、百合花、束莲、山茶、枇杷、萱草、莲荷水藻、竹石芭蕉。最常见的是以茶花、菊花、牡丹、莲花组合描绘在一起。而且往往是几种花卉交错重复使用。缠枝莲花在宣德青花瓷中也较为多见,多为双边莲瓣。描绘得非常流畅,线条粗犷,自由活泼,画法布局根据器型讲究变化,既灵活多变又有较强的规律性,显示了当时装饰艺术的高超及绘画功力的娴熟。

明宣德青花瓷器的用料以及纹饰的特征

6. 宣德青花的釉面特征有哪些?谢谢!

宣德青花的釉面特征有.釉面摸起来凸凹不平~摸起来表面像橙子皮一样釉面,青花浓重处有明显的铁锈斑,用10倍放大镜观察釉面有大小不一的气泡,瓶口大多有显眼的牙黄色,下面发几张图给你看看~~

7. 明宣德青花瓷的青料

青花用料有进口、国产两种,以进口苏麻离青料描绘为主。明万历年间王世懋《窥天外乘》一书记载:“我朝则专设于浮梁县之景德镇,永乐宣德间内府烧造,迄今为贵,其时以腙眼甜白为常,以苏麻离青为饰”。清代蓝浦《景德镇陶录》也曾提到。绘制纹饰时既有单独使用,也有混合使用,往往是根据纹饰的不同而决定使用那种钴料描绘那个部位的纹饰。在绘制时常使用国产料淡描勾线,进口料渲染。苏麻离青这种进口青料,含铁量特别高,含锰量低,故称“高铁低锰”料。苏麻离青发色深沉浓艳,在炉火气氛好的情况下能烧出宝石般的色泽;含铁量高容易使发色呈现深蓝色,色料凝聚厚处会形成黑褐色的结晶斑点,在一定光线下有锡光色,而且呈三角形结晶,用手抚摸釉面凹凸不平。如果此处釉层薄会出现干涩、无光的现象;国产钴料呈现一种色泽蓝中带灰,没有黑褐色铁锈结晶斑点;另一种发色清淡,有晕散现象,色泽幽雅;在进口和国产两种色料混合使用时,发色明快,呈色浓重与淡雅相间,具备两种钴料的特点。

明宣德青花瓷的青料

8. 关于明代宣德青花瓷的资料

分类:  文化/艺术 >> 民俗传统 
   解析: 
  
 青花瓷最早产生于唐代,元代景德镇烧制青花瓷技术日趋成熟,到明代宣德时期青花瓷在烧造技术上达到了高峰,以至于陶瓷界有“青花首推宣德”的说法。宣德青花瓷造型秀美,器型多样,主要以日常生活用具为主,如碗、盘、罐等,其中盘极雅致华贵。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宣德青花盘的基本特点。 
 
 (1)在用料上,宣德青花瓷盘用元代剩下的进口料或郑和下西洋带回来的“苏泥麻青”料,中文译为玻璃蓝,以上两种料实为一种料,同出于一个产地,其特点是色泽浓艳,凝重;在盘上青料浓厚的部分有自然形成的铁锈疤痕,下凹深入胎骨;另一类,发色稍淡,雅致,且无“铁锈疤”,可能是较优质的国产和进口料的混和料,但此类较少;宣德青花瓷盘釉汁均净,地釉泛青;以上是宣德青花瓷在青料上的重要特征。
 
 (2)在造型上,宣德青花瓷盘大小悬殊,主要为生活用具,如日常的餐具(小盘)、盛大宴会(大盘)、陈列工艺品等,敦实古拙,造型隽永,看上去圆浑柔和,有厚重感,手感较永乐稍重,盘的内壁与底交接处,手感粗糙,有凹棱,俗称“月亮底”;圈足内墙根一周和“月亮底”部釉稍厚,为淡绿色;大盘为沙底,小盘为釉底,见窑红;但总的来看宣德青花瓷盘在造型上不甚讲究。
 
 (3)在纹饰上,宣德青花瓷以纹饰取胜,画笔分实笔和勾勒渲染两种,实笔多为细线条,勾勒渲染多为粗线条和纹饰,线条流畅,纹路清晰,有一气呵成感,纹饰画得十分规矩,从不出边线,主要纹样是缠枝和折枝花卉。如莲花、牡丹、山茶、枇杷、灵芝;香草龙常口衔灵芝,尾做卷为草状;海水习翼龙,龙纹见四爪,但传世品中不见四爪龙纹盘,多见三爪龙,还经常出现一只拖着长翎的绶鸟正在啄食枇杷的图案,意境幽深另外宣德青花瓷盘将绘画艺术成功地运用于瓷盘之上,以写意为主,图案画的很满,纹饰繁密,纹样工整,线条往往会出现浓淡不一的笔触,有自然的晕散现象;龙嘴翘如猪嘴,须上翻,身变粗;宣德青花盘中心画犀牛望月或一条鱼;莲花多为双边莲瓣。
 
  
 
 (4)在落款上,宣德青花瓷盘无一例外全部有款,出土器物中早期为四字篆款,晚期全部有帝王年号款,为“大明宣德年制”,盘为釉底的常底心书款,盘为砂底的落款于肩部、侧面或折沿下,款分无边框六字一行楷书款和有边框六字一行楷书款两种,款以“?”字为多,个别用“造”;“德”字中“四”与“心”紧靠,中间无一横;“?”字中“衣”的横边不超过“?”,“衣”字第四划的勾与第五划的撇不相连。鉴定时应注意分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