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对新加坡经济发展的影响

2024-05-20 15:14

1. 地理环境对新加坡经济发展的影响

800字的论文,连悬赏都没有,哪里有那么多时间给你写哟。不过,可以简单给你理一下。
 
新加坡位于东经104度,赤道,属于东南亚一带,马来半岛南端、马六甲海峡出入口,北隔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相邻,南隔新加坡海峡与印度尼西亚相望。它由新加坡岛及附近63个小岛组成,面积710平方公里,其中新加坡岛占全国面积的88.5%。属热带雨林气候,常年高温多雨,年平均气温24-27℃,所以植被是雨林。地表径流大,由于是马六甲海峡出入口,大多数进出亚洲的货轮都要经过马六甲海峡并在新加坡港进行补给,而新加坡政府则从中获取巨额的税收。当然,新加坡的高速发展也与其政权高压、经济自由的政策有关,政府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并引导当地经济向一个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

地理环境对新加坡经济发展的影响

2. 新加坡区域经济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有哪些?

【有利方面】:新加坡是东南亚的一个城市岛国,位于马来半岛南端,马六甲海峡南口。依靠海峡,国际航运、航空位置优越,港口货物年吞吐量达1亿吨以上,居世界前列。新加坡以此为基础,从邻国大量进口各类初级产品,汇总、分级、包装后再行出口,形成了以转口贸易和航运业为主体的独特经济类型。  
从经济位置看:地处东南亚中心,连接亚洲和大洋洲(处在东方的“十字路口”)。是一个贸易中心。
【不利方面】:领土面积狭小、分散,自然资源贫乏,劳动力短缺,市场狭小。新加坡只能发展蔬菜,而粮食等产值较低的农业生产则停业,其粮食、禽蛋、肉乳等全部依赖进口。国土面积狭小,自然资源贫乏促使新加坡大力向海外投资。

3. 新加坡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分类:  教育/科学 >> 出国/留学 
   解析: 
  
 利用地理位置发展经济的典型国家——新加坡
 
 新加坡是东南亚的一个岛国,梵文意为狮子城,又因国土小如星斗,故称星洲、星岛。新加坡国土总面积618平方千米,人口约有270万,其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高这4369人。是世界上面积最小、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之一。1965年独立后,立足本国实际,因地制宜,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究其发展的根本原因,主要是充分发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这个有利因素,成为世界上利用地理位置发展经济的典型国家。
 
 一、优越的地理位置
 
 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最南端,领土由新加坡岛和附近54个小岛组成,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向称“东方十字路口”。北面与马来半岛隔着宽仅1.2千米的柔佛海峡,西边有长堤相连,交通便利;在南面隔着新加坡海峡同印度尼西亚相望,海峡长105千米,宽1.7千米,扼守着马六甲海峡入口处的航行要道。
 
  
 
 二、利用地理位置发展经济
 
 新加坡地狭人稠,资源贫乏,依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发展经济,成为东南亚的经济中心,主要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1、国际航运、航空和贸易中心 新加坡港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和水文条件十分理想,港口货物年吞吐量达1亿吨以上,居世界前列,国际航空客运周转量仅次于美、英、法、日居世界第5位。新加坡以此为基础,从邻国大量进口各类初级产品,汇总、分级、包装后再行出口,形成了以转口贸易和航运业为主体的独特经济类型。
 
 2、工业和技术服务中心新加坡四面环海,以炼油和造船为核心的工业部门具有世界意义。全国建有五大炼油厂,年加工能力达4290万吨,成品油出口额仅次于荷兰居世界第二位。造船业为传统的优势部门,不仅能修造繁多的各项船舶,还是世界上海洋石油钻井平台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工业以制造业为中心转向技木密集型部门,大力发展电子工业,电视传真设备、按钮式电话、光纤光缆、电脑化列车控制系统等均进入世界先进行列。近年来,发展重点又转向新科技园地的建设上,大力培养科技人才,发展尖端技术,以适应改革工业结构的需求。
 
 3、投资和金融中心 新加坡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方便快速的通讯,政局的稳定,国民素质较高等特点,使外国资本大量投入,推功了新加坡经济的腾飞。同时,各国银行云集新加坡,银行总数仅次于伦敦、纽约和香港,成为世界第四大金融中心。
 
 4、国际旅游和会议中心 就自然和历史文化条件而言,新加坡并不具备发展旅游业的突出优势,但利用其适中的地理位置,大力发展基础设施,美化城市环境,提供优质服务,简化出入境手续,开展各种旅游“外交”活功,从而吸引大量外国游客旅游及大批国际会议在新加坡召开。目前,旅游业已成为新加坡外汇的重要来源之一。
 
 总之,新加坡利用本国特殊的地理条件,扬长避短,引进和运用外国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使生产力水平得到了迅速提高,走出了一条独特的成功的经济发展道路。这一成功道路不仅为类似新加坡这样的岛国提供了发展模式,同时也为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当然,由于新加坡在许多方面对外国依赖较深,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经济发展存在着一定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

新加坡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4. 地理环境为新加坡经济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

优越的交通枢纽位置,位于马六甲海峡的南端,是印度洋通往太平洋的必经之地,非洲,欧洲通往亚洲的十字路口。
优良的港口,利于发展与港口有关的工业
地处热带,自然风光优美,利于发展旅游业
离原油产地和石油消费国近,发展石油运输与加工业,成为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
是东南亚的中心,成为各国贸易的集散地、中转站

5. 研究:地理环境为新加坡经济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 (

有利条件主要是地理位置优越,不利条件是矿产资源贫乏。
新加坡国土小,人口少,资源缺乏,国内市场有限。但是其地处马来半岛南端,马六甲海峡南口,地理位置优越。因此,从英属殖民地时代起,新加坡就成为一个国际都市,起着中转贸易和邻近地区商业中心的作用,并从此不断繁荣发展。1965年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联邦,在李光耀总理执政期间,开始推行一系列针对本国现状的经济发展战略。新加坡从实际出发,实行全方位开放,努力把本国经济融合在世界经济之中,积极参加国际分工,充分利用外国资源、市场、技术和资金以发展本国经济。
新加坡是工业化程度高,工业化进程快,经济发展创造了世界奇迹的国家,而且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非常明晰。位于东南亚,是马来半岛最南端的一个热带城市岛国。它位于赤道以北136.8千米,东经103°38′至东经104°6′,北纬1°09′至1°29′,由一个本岛和63个小岛组成。面积为682.7平方千米(新加坡年鉴2002),北隔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为邻,有长堤与马来西亚的新山相通,南隔新加坡海峡与印度尼西亚相望。地处太平洋与印度洋航运要道——马六甲海峡的出入口,是世界的十字路口之一。属热带海洋性气候,常年高温多雨,年平均气温24~27℃。地势低平,平均海拔15米。自然资源缺乏。新加坡所处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之发展成为一个主要的商业、通讯和旅游中心。

研究:地理环境为新加坡经济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 (

6. 评价新加坡发展的地理条件

一、优越的地理位置
  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最南端,领土由新加坡岛和附近54个小岛组成,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向称“东方十字路口”。北面与马来半岛隔着宽仅1.2千米的柔佛海峡,西边有长堤相连,交通便利;在南面隔着新加坡海峡同印度尼西亚相望,海峡长105千米,宽1.7千米,扼守着马六甲海峡入口处的航行要道。
  二、利用地理位置发展经济
  新加坡地狭人稠,资源贫乏,依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发展经济,成为东南亚的经济中心,主要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1、国际航运、航空和贸易中心  新加坡港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和水文条件十分理想,港口货物年吞吐量达1亿吨以上,居世界前列,国际航空客运周转量仅次于美、英、法、日居世界第5位。新加坡以此为基础,从邻国大量进口各类初级产品,汇总、分级、包装后再行出口,形成了以转口贸易和航运业为主体的独特经济类型。
  2、工业和技术服务中心 新加坡四面环海,以炼油和造船为核心的工业部门具有世界意义。全国建有五大炼油厂,年加工能力达4290万吨,成品油出口额仅次于荷兰居世界第二位。造船业为传统的优势部门,不仅能修造繁多的各项船舶,还是世界上海洋石油钻井平台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工业以制造业为中心转向技木密集型部门,大力发展电子工业,电视传真设备、按钮式电话、光纤光缆、电脑化列车控制系统等均进入世界先进行列。近年来,发展重点又转向新科技园地的建设上,大力培养科技人才,发展尖端技术,以适应改革工业结构的需求。
  3、投资和金融中心  新加坡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方便快速的通讯,政局的稳定,国民素质较高等特点,使外国资本大量投入,推功了新加坡经济的腾飞。同时,各国银行云集新加坡,银行总数仅次于伦敦、纽约和香港,成为世界第四大金融中心。
  4、国际旅游和会议中心  就自然和历史文化条件而言,新加坡并不具备发展旅游业的突出优势,但利用其适中的地理位置,大力发展基础设施,美化城市环境,提供优质服务,简化出入境手续,开展各种旅游“外交”活功,从而吸引大量外国游客旅游及大批国际会议在新加坡召开。目前,旅游业已成为新加坡外汇的重要来源之一。
  总之,新加坡利用本国特殊的地理条件,扬长避短,引进和运用外国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使生产力水平得到了迅速提高,走出了一条独特的成功的经济发展道路。这一成功道路不仅为类似新加坡这样的岛国提供了发展模式,同时也为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当然,由于新加坡在许多方面对外国依赖较深,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经济发展存在着一定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

7. 地理环境为新加坡经济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

新加坡是东南亚的一个岛国,梵文意为狮子城,又因国土小如星斗,故称星洲、星岛。新加坡国土总面积618平方千米,人口约有270万,其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高这4369人。是世界上面积最小、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之一。1965年独立后,立足本国实际,因地制宜,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究其发展的根本原因,主要是充分发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这个有利因素,成为世界上利用地理位置发展经济的典型国家。
  一、优越的地理位置
  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最南端,领土由新加坡岛和附近54个小岛组成,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向称“东方十字路口”。北面与马来半岛隔着宽仅1.2千米的柔佛海峡,西边有长堤相连,交通便利;在南面隔着新加坡海峡同印度尼西亚相望,海峡长105千米,宽1.7千米,扼守着马六甲海峡入口处的航行要道。
  二、利用地理位置发展经济
  新加坡地狭人稠,资源贫乏,依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发展经济,成为东南亚的经济中心,主要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1、国际航运、航空和贸易中心 新加坡港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和水文条件十分理想,港口货物年吞吐量达1亿吨以上,居世界前列,国际航空客运周转量仅次于美、英、法、日居世界第5位。新加坡以此为基础,从邻国大量进口各类初级产品,汇总、分级、包装后再行出口,形成了以转口贸易和航运业为主体的独特经济类型。
  2、工业和技术服务中心 新加坡四面环海,以炼油和造船为核心的工业部门具有世界意义。全国建有五大炼油厂,年加工能力达4290万吨,成品油出口额仅次于荷兰居世界第二位。造船业为传统的优势部门,不仅能修造繁多的各项船舶,还是世界上海洋石油钻井平台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工业以制造业为中心转向技木密集型部门,大力发展电子工业,电视传真设备、按钮式电话、光纤光缆、电脑化列车控制系统等均进入世界先进行列。近年来,发展重点又转向新科技园地的建设上,大力培养科技人才,发展尖端技术,以适应改革工业结构的需求。
  3、投资和金融中心 新加坡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方便快速的通讯,政局的稳定,国民素质较高等特点,使外国资本大量投入,推功了新加坡经济的腾飞。同时,各国银行云集新加坡,银行总数仅次于伦敦、纽约和香港,成为世界第四大金融中心。
  4、国际旅游和会议中心 就自然和历史文化条件而言,新加坡并不具备发展旅游业的突出优势,但利用其适中的地理位置,大力发展基础设施,美化城市环境,提供优质服务,简化出入境手续,开展各种旅游“外交”活功,从而吸引大量外国游客旅游及大批国际会议在新加坡召开。目前,旅游业已成为新加坡外汇的重要来源之一。
  总之,新加坡利用本国特殊的地理条件,扬长避短,引进和运用外国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使生产力水平得到了迅速提高,走出了一条独特的成功的经济发展道路。这一成功道路不仅为类似新加坡这样的岛国提供了发展模式,同时也为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当然,由于新加坡在许多方面对外国依赖较深,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经济发展存在着一定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

地理环境为新加坡经济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

8. 求问课题:地理环境为新加坡经济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

(地理必修 3 第一章 问题研究) [教学设计] 海口市实验中学 许杰胶
一、准备工作 指导学生分组上网搜集并整理相关资料,制造认知冲突,激发学生质疑,形成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二、课堂实施过程 通过上网或读书查询,学生手中已经有了大量有关新加坡及相关国家经济发展的资料,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围绕主题,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具体步骤为:
1.整理资料图表分析方法是地理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师应指导学生将手中的各种资料用图表方式呈现出来,如相关国家经济发展条件比较表、相关国家主要经济指标比较表、新加坡主要产业产值增长图、相关国家人口增长和人均GDP 增长示意图等。
2.利用图示分析新加坡经济发展的环境条件
3、总结研究方法1)对比分析方法 在地理位置方面,对比巴拿马(相似)和瑞土(相反);在发展农业、工业的资源条件方面,对比马来西亚(相反)和瑞士(相似);在科学技术条件方面,对比瑞士(相似)和巴拿马(相反)等。2)综合分析方法 地理环境是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及人类智慧圈等圈层所构成,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现象、人文现象有机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因此,地理学的学科特性之一就是综合性。所谓综合分析方法,就是对某一地理事象要用全面的、联系的和发展的观点去分析其形成的诸多因子,了解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各种联系,探讨该事物的形成与发展对其他地理事物乃至地理环境整体所带来的影响和效应。如新加坡的经济发展受其自然环境(位置、地形、气候等)、社会环境(人口、科技、市场、体制等)诸多因素影响;新加坡的科技水平既受人口素质、文化教育、经济基础等因素制约,又对经济发展、工业技术水平、产业部门选择等产生直接作用。3)主导因素方法 由于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纷繁复杂,为了抓主要矛盾突出区域特色,我们还需要把握影响某一事物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原因,即主导因素。 三、分组形成探究的书面结论
[教学体会]
1、 问题探究首先要让学生能提出问题,问题才是学生去探究的源动力,当然提出的问题要有价值,这不是短时间学生就能具备的能力,需要长时间的训练和学习。2、 问题探究式的学习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知识面得要求比较高,这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这两方面的能力都有锻炼和提高作用,给学生自我学习提供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