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公法、私法和法系

2024-05-20 14:58

1. 什么是公法、私法和法系

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相分离的思想是对人类社会生活多样性属性及人的多层面社会存在状况的描述.用作为西方文明的市民社会理论来解释我们目前的生活现状仍然没有过时.现实生活中的每个人都具有双重身份或地位:一方面他是政治国家的成员即公民,参加政治国家领域内的一切必要活动,其行为受公法调整;另一方面他同时又是市民社会的一分子即私人,在市民社会领域内与法律地位平等的其他人实施各种民商事活动,其行为受私法调整.以立法现实为例,各国宪法中规定的是公民而不是自然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这些权利义务是公民作为政治国家成员所应当具有的.而民法中确认的是自然人的财产权利,人身权利及相应的义务,这些权利义务是自然人作为市民社会成员即私法主体从事民事活动所必需的.
国际私法,是调整涉外民事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西方一些国家,对民法和商法,传统上称这为私法。调整国际间民事法律关系的法律,便由此得名为国际私法。涉外因素大体有三种情况:
(1)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一方或双方,是外国的自然人或法人。
(2)它的客体是位于外国的物或其他标的。
(3)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消灭的法律事实,存在于外国。具有某种共性或共同的历史传统的源流关系的各国或地区的法的总称.凡是句某种共性或传统的各国或地区的法,都属于一个法系.

什么是公法、私法和法系

2. 公法与私法的划分来源于

法律分析: 公法和私法的划分源自古罗马。私法是与公法相对的一种说法,他们是法律的一种分类形式。目前对于私法和公法的划分没有明确的说明,主要赞成的应该是法律关系说,当调整主体是从属关系,那么是公法;如果是平等的民事关系,包括国家以民事主体的身份从事民事行为(比如购买物品等),那么调整这类法律关系的就是私法。总体而言,公法与私法分类的基本意义在于便于法律的适用,区分二者的实益在于,易于确定法律关系的性质,应适用何种法律规定,应采用何种救济方法或制裁手段, 以及案件应由何种性质的法院或审判庭受理,应适用何种诉讼程序。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曹建明在全国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全面加强知识产权审判工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三、妥善处理六个关系,准确把握知识产权审判的司法原则和政策 (二)关于保护私权与维护公共秩序的关系 知识产权是私权,但权利的行使又会涉及公共秩序问题,在知识产权审判中必须妥善处理公法与私法的交叉调整关系。一方面,知识产权审判要强化私权保护意识,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通过保护私权实现激励创新的法律意图。另一方面,私权保护又必须服从法律为维护公共秩序所设定的强制性规范。特别是,凡属于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事项,均不应给予保护;凡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禁止性规定的知识产权合同,均应认定其无效,以此实现公法管制目的,维护公共秩序。

3. 私法与公法划分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你好。
(一)私法与公法是一个古老的分类。传统的分类标准认为,公法与私法的区分依据主要在于其所调整的主体之间的关系是平权型关系还是隶属型关系,平权型关系即二者地位平等,典型的代表是民法,民法调整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隶属型关系即二者是上下级关系,典型的代表是行政法,下级必须服从上级,个人必须服从政府。
(二)这种分类标准源于古罗马,在现代遭到很多挑战。作为民法一部分的《物权法》被归类为私法,但《物权法》明文规定“物权法定”,这就突破了平权关系;传统认为《宪法》是公法,但《宪法》作为一切法律的母法,必然也是私法的母法,但其本身却被归类为公法,这在现代就产生了很大争议;种种漏洞,不一而足。
(三)因此要注意,这只是一种相对性的分类方法。

私法与公法划分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4. 公法与私法、刑法与民法的各自含义是什么?

你好,公法是配置和调整公权力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公法以研究公权力、公权力配置、公法关系和公法责任为主要内容,如刑法。
私法相对于公法,一般而言指的是规范私权关系、保护私人利益的法律,如民法、商法等。也可以理解成私家所定的法规。
民法,是规定并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间、法人间及公民与法人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5. 公法私法的划分

法律分析:公法与私法的区别是很明显的,二者在法律原则、法律运用、法律理念、规制原则与方法等方面有着诸多不同。只要适用法律一方的主体是公权力主体,这个法律是公法;私法是指调整平等的民事主体之间的法律规范。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第一条 为了规范立法活动,健全国家立法制度,提高立法质量,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保障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公法私法的划分

6. 公法和私法的区别是什么

法律分析:公法主要是指调整国家与普通公民、组织之间关系以及国家机关及其组成人员之间关系的法律,私法主要是调整普通公民,组织之间关系的法律。 大陆法系国家普遍认为,公法调整国家或公共利益,它的一方主体应当是国家,与另一方主体一般是不平等的隶属或服从关系,公法否定私法自治,多以强制性规范为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宪法为根据,结合我国民事审判工作的经验和实际情况制定。

7. 私法和公法区别是什么

1、保护对象不同,私法主要基于私人利益,而公法主要基于公共利益出发;
2、调整的社会关系不同,私法主要调整公民与公民之间的社会关系,而公法调整的是国家与公民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社会关系;
3、强调的原则不同,私法强调意思自治为原则,而公法强调国家干预。
公法与私法的划分,最早是由古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提出来的:“公法是关于罗马国家的法律,私法是关于个人利益的法律。”
公法与私法分类的基本意义在于便于法律的适用。区分二者的实益在于,易于确定法律关系的性质,应适用何种法律规定,应采用何种救济方法或制裁手段,以及案件应由何种性质的法院或审判庭受理,应适用何种诉讼程序。
一般而言,公法管辖的是公民与国家之间的关系,而私法则关注社会中的个人或者群体之间的关系。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法大全》是典型的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因为主要涉及国家对于罪犯的指控,也同样处于公法的保护伞下。
公法重要任务还包括调配公权力与私权利之间的关系。国家公权力和公民的私权利是不平等的,如果国家公权力被滥用,对社会和人民的伤害,远远比一个人造成的危害严重。
一、业主权利性质的分析是怎样的?
业主的权利性质,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
(1)根据规定权利的法律类型分析,业主权利属于私权的范畴。从赋予业主法定权利的法律文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来看,其所调整的基本法律关系是普通民事主体——业主、开发商以及物业管理企业之间的关系,所调整的对象也是民事行为,更为重要的是,其所确保的井非国家公共利益而是普通民不土体的个人利益,此类法律法规从性质上来说属于私法,所以业主法定权利理应具有私法性质,而并不具备公法性质。通过当事双方共同约定,再通过法律间接确认的业主约定权利,其本身就源于当事人的意思自治,所以更非公权。
(2)根据权利的效力范围来看,业主的权利既属于对世权也属于对人权。对于来源于法律法规直接赋予的业主权利,该权利是对世权,权利人以外的其他任何人均不得侵犯。业主权利对世性的最大意义在于,业主法定权利受到法律的保护,对于来源于当事方在有效的物业服务合同中的约定。该权利是对人权,只具有对人性,即相对性。特定业主权利的对人权性质,意味着该权利的效力范围仅及于合同相对人,而不涉及第三人。
(3)根据权利是否能独立存在,业主的权利既属于原权利,也属于救济权。原权利是业主赖以存在以及需要保证的基本利益,例如专有权、共有权、成员权等。而救济权则是以上基本利益得以保证的实施机制,例如建议、监督、批评、投诉权等。以上业主权利的双重属性对于业主来说均非常必要,因此业主在签订合同时,切不可只注意到对原权利的约定而忽视救济权,制定法律法规在规定业主权利时,也必须综合考虑原权利与救济权,否则业主权利的形态就是不完整的,那么业主也无法有效的保护自身的权利。

私法和公法区别是什么

8. 公法和私法的划分主要存在于什么

   
    2007年4月自学考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真题单项选择题第14题
    公法和私法的划分主要存在于( )
    A.大陆法系
    B.英美法系
   
    C.社会主义法系
    D.海洋法系
  查看答案解析     正确答案: A
     校答案解析: 大陆法系将法划分为公法和私法。